(本网讯:文|董梓萌/图|董梓萌、陈嘉瑶)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密切校党委书记与广大学生的直接联系,进一步推进思政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深度融合,我校近期创新推出“我跟书记来‘哇事’”思政品牌活动。活动以“倾听学生心声,回应学生关切,助力学生成长”为宗旨,通过多元化互动形式,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让思想引领更有温度,服务学生更贴心。
9月28日下午,第一期“我跟书记来‘哇事’”活动在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启,聚焦“新起点・新征程:融入与适应”主题。校党委书记陈小林,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赵雪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莉、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练缤艳,博士教师代表——经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吕慧明、生物与环境工程青年教师陈丽明与2025级各二级学院的新生代表围坐一堂,围绕普遍关心的专业、学业、职业规划,大学生活的适应、社团活动、素质拓展等话题展开,从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如何兼顾公平与温度到如何平衡考研与就业、从专业认知到职业生涯规划,从成长经历到未来发展……陈小林以及在场教师认真倾听,并结合自身经历与专业视角,逐一回应学生关切,提出中肯建议。历时三个小时的面对面“哇事”交流轻松愉快,笑声、掌声此起彼伏。
陈小林以“三个融入,三个结合,两个培养和四个好习惯”为主旨,为活动注入鲜明的育人导向。他强调,要将“理念和思维、学习方法、生活方式”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卫生习惯、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复盘习惯”,还要秉持“长期主义思维”,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厚积薄发。期待我校青年学子——这样“幸运的一代人、优秀的一代人成为大有希望的一代人”,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
“最为触动我的是陈书记讲的关于“四个好习惯”的阐述——卫生的好习惯,读书的好习惯,运动的好习惯,复盘的好习惯。这不仅为我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提供了具体的方案,也为我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提供了行动的指南。”人文学院2025级汉语言文学一班的苏静深有感触。
生物工程一班石明亮感言“此次交流最令我感怀于心的,是书记与各位老师那份高瞻远瞩却又春风化雨般的开导。他们并未空谈大道理,而是将深邃的见识融于温暖的关切之中。特别是书记的总结,如师亦如长,他站在全局的高度,为我们拨开迷雾,指明成长的方向,那份对后辈学子的殷切期望与真诚守护,深深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景德镇学院不仅是一座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助力我们勇敢植梦的温暖家园。这份珍贵的指引,必将成为我们大学时光里最为受益的精神财富。”
音乐舞蹈学院王文博表示“三个小时的活动虽短,却像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大学路。从初来乍到的忐忑,到如今明确目标的坚定,我在景院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蜕变。”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一班汪万敏则说“这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场为大学生生活校准方向的“导航课”,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初入大学的迷茫。”
经济管理学院物管一班况育馨激动道“这场交流,是师长对晚辈的悉心指引,更是温暖的陪伴与鼓励。感谢陈书记用细致的关怀驱散我们的迷茫、为我们点亮方向。这份沉甸甸的期许与建议,会成为我们大学时光里的“成长指南”,激励我们带着热爱与坚定,踏实走好每一步。”
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三班林佳怡说“陈书记特别强调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激励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联通世界。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学习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肩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此次活动,不仅拉近了学校领导与学生的距离,更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实现了“以小事暖人心,以行动育新人”。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思政课不枯燥、接地气,既解决了同学们的实际困惑,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更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
据悉,“我跟书记来‘哇事’”中的“哇事”一词取自江西方言,有“说事、谈话” 的亲切意涵。活动将每月围绕一个主题,聚焦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将思想引领融入家常式对话中,把“小事”转化为思政育人的“大事”。在回应学生具体诉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此项思政品牌活动,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助力每一位学子在适应中坚定理想,在奋斗与成长中书写灿烂青春。
(编辑:付珍/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