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景院人物 -> “四有”好老师 -> 正文

景院人物

【庆祝第41个教师节】“四有”好老师李白璐:践行“四有”标准 担当教育与社会责任

信息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0-24

【编者按】为热烈庆祝第41个教师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事业,全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根基。校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四有”好老师】专栏,全方位展现我校教师的卓越风采,激励广大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施教,以良好的品德修养立身,在教育之路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人物简介

李白璐,副教授,博士,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景德镇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国民盟景德镇学院支部主委。中国女陶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李白璐深耕产品设计领域二十余载,她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指引,在教育教学、学术科研与社会服务之路上步履不停,用责任与热爱照亮学生逐梦征程。

2024年李白璐获得景德镇学院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以思政为魂,筑牢育人根基

“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灵魂之钙,更是学生成长的思想之钙。”这是李白璐始终坚守的教育信条。作为民盟支部主委,她深知思想根基的重要性,常以多元形式组织盟员筑牢信仰之基,或邀专家解读“新发展理念与教育改革”,或带大家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悟初心,在沉浸式体验中重温初心使命,将政治素养的提升融入每一次学习活动。

在教学一线,李白璐更是巧妙搭建起产品设计专业与思政教育的“桥梁”,让专业课堂成为价值观培育的生动载体。早在2003年,她带领学生参加“民族团结,通信筑梦”主题比赛,引导学生团队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将苗族银饰纹样、藏族吉祥八宝融入通信产品设计,学生团队设计的便携式信号增强器,既解偏远地区通信难题,更让“民族团结”的理念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触摸、可使用的实物,真正实现了“设计为民、文化铸魂”。去年,在《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课程中,她又以“强化文化自信”为目标,带领学生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设计“岁岁鸭”文创。从调研御窑历史、提取青花图案,到结合现代审美优化造型,学生既扎实提升了设计专业技能,更深刻领悟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当兼具御窑古韵与现代活力的“岁岁鸭”文创作品具体呈现在世人目光中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通过设计作品传递出的文化温度与精神力量。

以责任为尺,树立师者标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古训,是李白璐始终坚守的教育初心,更是她以高尚道德情操为学生树立榜样的行动指南。学术科研领域,她恪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严守学术规范,近三年来成果丰硕,先后参与4项省级课题和1项市级课题,发表了1篇SCI论文,其设计作品还斩获省级金奖1项、市级二等奖1项,用专业实力诠释着对学术的敬畏与追求。

作为系主任,李白璐不仅专注自身发展,更将培养青年教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视为己任。她主动为青年教师分享教学心得,耐心指导青年教师打磨课程设计,还建议他们“多进修、去企业挂职,只有强自身能力过硬,才能真正解教学中的难题”。在她的引领与帮扶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愈发清晰坚实。

李白璐的责任与担当,不止于校园,更延伸到生活与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疫情期间,她主动化身社区志愿者,穿厚重的防护服为居民测体温、送物资;作为市政协委员,她多次深入陶溪川、南湖等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听民意、提建议,社情民意多次被采纳,切实为民生改善贡献力量。李白璐始终将社会经历与教学紧密结合,让生活成为最好的“教材”。课堂上,她提出社区调研发现的“老年人用智能设备难”问题,引导学生设计适老化产品,让“设计服务社会”的理念在学生心中扎根。

以钻研为径,引领专业发展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常新的水。”这句教育箴言,是李白璐深耕产品设计教育领域的行动准则。为紧跟产品设计行业前沿,2023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李白璐远赴泰国Burapha University攻读视觉设计博士。她白天钻研设计技术,晚上熬夜整理笔记,每一份心血都只为将最鲜活的设计理念、最先进的技术方法带回课堂,让学生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2024年,她打破传统单项授课的局限,将课堂搬进企业,带学生参与景德镇万业陶瓷公司的产品设计项目,带学生进车间从原料调配、器物成型到高温烧制,全程沉浸式了解陶瓷制作的完整流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紧扣企业实际需求开展茶具设计,让专业学习真正对接产业实践。其中,学生团队设计的“荷塘纹陶瓷壶”,因美观实用被企业投产,当学生亲眼见证自己的设计从图纸变为量产产品,真切感受到 “设计能变现” 的价值时,学习热情与创作动力也随之大幅提升。

在追赶前沿的同时,李白璐亦未曾停下传承传统文化的脚步,尤其对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倾注心力。眼下,她正将研究焦点对准青花玲珑瓷工艺——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青花玲珑瓷虽凭借“光致茂美”的特质深受市场青睐,却长期受困于传统造型的局限,难以契合当代审美需求。为此,李白璐已规划将青花玲珑瓷的文化内涵、精湛工艺系统融入课程教学,并组建专项设计团队,带领学生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探索创新设计,力求让这门古老的陶瓷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关爱为壤,呵护学生成长

“学生就像小草,需要用心浇灌。”这是李白璐作为21级数字媒体艺术1班、2班班主任的育人初心。她始终将每个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定期与学生促膝长谈,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创作中的瓶颈,还是生活里的烦恼,她都耐心倾听、悉心疏导,成为学生心中最可靠的“引路人”。

考虑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需频繁开展创作,常面临灵感枯竭、压力堆积的问题,李白璐特意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疏导与激励方法:她积极鼓励学生申请校园创意集市摊位,让作品直面市场检验;还主动将学生的优秀设计品摆进自己的陶瓷店售卖,全程分文不取,只为让学生在顾客的认可与喜爱中,真切感受到设计的价值,逐步增强创作自信。

一名学生曾因设计“陶瓷盖碗” 陷入瓶颈,多次修改仍不满意,情绪日渐低落。李白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陪他梳理思路,从“虎口握感”的舒适度调整,到“釉色搭配”的视觉协调,一遍遍打磨细节、修改图纸。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学生的设计最终突破困境,还成功获得了外观专利。

多年来,李白璐的悉心培育结出了累累硕果,指导的学生们在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2024 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江西省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每一张奖状的背后,都藏着她无数个深夜加班指导的身影,是她用热爱与坚守,照亮了学生们的创作之路与成长之路。

“秉持‘教学相长’,精进自我,以严谨态度和开阔视野,为学生未来筑基。”这是李白璐的教育理念,也是她二十余载教学生涯的写照。从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到如今的系主任、优秀指导老师,她始终以“四有”标准要求自己,在陶瓷与教育的沃土上,用匠心育桃李,用责任践使命,书写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育人华章。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新闻网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