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景院要闻 -> 正文

首页

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成立40周年回顾暨新时代高校校报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在景德镇学院举办 共话校报数字化转型新未来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婷婷、郭诗蕊 发布日期:2025-11-07

(本网讯:文|李婷婷、郭诗蕊/图|胥晴、郭诗蕊、徐奕萍、付珍、翁艺馨、刘虹)11月6-8日,由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主办,江西中医药大学与景德镇学院联合承办的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成立40周年回顾暨新时代高校校报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在景德镇学院举办,来自全省各高校分管校领导、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老报人代表和校报工作者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回顾研究会40年发展历程,共商新时代高校校报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大计。

7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第一报告厅举行。江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汪立夏出席并讲话,景德镇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熊震宇出席,景德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心致欢迎辞,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贺丹君,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社政处一级主任科员王荣华出席,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会长江光亮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前,景德镇学院党委书记陈小林和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江西省高校校报40周年联展”。展览生动展现了各高校校报在记录校园发展、传播学术思想、服务师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不少老报人在展板前驻足交流并合影留念,一同回忆办报岁月,现场氛围温馨而厚重。

汪立夏(右二)和陈小林(左一)观展

嘉宾观展

嘉宾观展合影

汪立夏围绕“情怀”“寒流”“发展”“坚守”“破局”五个方面结合自身经历对高校校报的使命、担当进行分享和交流。他指出,40年来高校校报人怀揣育人初心与深厚情怀,始终坚守思政育人使命,在AI浪潮与多媒体冲击的“寒流”中,坐拥独有的纸质媒体风景。他表示,面对时代挑战,高校校报应以“乐学、乐思、乐活、乐悟、乐业”为导向,以持之以恒的坚守与勇于破题的勇气,让校报在传承中创新、在挑战中成长,续写高校校报事业的崭新篇章。

汪立夏讲话

熊震宇出席开幕式

王丽心代表景德镇学院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致以诚挚欢迎,向长期支持江西高校校报事业的新老报人致以敬意,他分享了景德镇学院近年来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使命,推动校报与新媒体融合的经验,并提出,要以“守正”铸魂,做主流价值的坚定传播者;要以“创新”破局,做数字转型的积极实践者;要以“协同”聚力,做高校文化的共同建设者。

王丽心致辞

江光亮代表研究会作江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40周年回顾暨2025年年会工作报告。报告以“探索与奠基”“成长与繁荣”“冲击与坚守”“转型与融合”四个阶段,系统梳理了研究会40年发展历程。

江光亮作报告

会上,与会领导为2024年度江西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获奖高校颁奖,并为深耕校报领域数十年的老报人颁发荣誉证书,致敬他们为江西高校校报事业作出的贡献。

老报人合影

2024年度江西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获奖高校合影

开幕式后,与会成员参观了景德镇学院美术馆。

汪立夏(左)和王丽心(右二)参观美术馆

7日下午,中新社江西分社社长王修君作“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专题报告,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宣传部部长沈国英,江西师范大学原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唐乾贵,宜春学院原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杨健,景德镇学院纪委机关负责人高俊等老报人分享了他们几十年来的办报经验和感悟,南昌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邱晓怡围绕“新时代高校校报数字化转型发展”作主题发言。

王修君作报告

沈国英(左上),唐乾贵(右上),杨健(左下),高俊(右下)分享经验

邱晓怡作主题发言

此次论坛,不仅为全省高校校报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推动全省高校校报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参会嘉宾纷纷表示,此次论坛既有历史回顾的厚度,又有数字化转型的热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坚守育人初心,强化创新融合,用优质宣传记录学校发展、传递校园正能量,推动校报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与会人员集体合影

据悉,作为承办方江西中医药大学、景德镇学院提前谋划、精心筹备,从嘉宾接待、会场布置到议程衔接均做了细致安排,确保了论坛有序高效进行。

(编辑:郭诗蕊/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新闻网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