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内涵,引导青年学子铸牢法治信仰、提升法治素养,11月3日上午,同济大学陈大文教授应邀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公民法治素养”的专题思政课。校党委书记陈小林,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赵雪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郝海旺、院长曹志瑜参加此次专题思政课活动。

课程伊始,陈大文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将法律形象地阐释为“准绳”——水准仪喻公平、墨线喻正直,清晰解读了“法治是用法律准绳规范引导社会生活”的本质,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法治的核心要义。陈大文教授从历史和政策的双重视角,深度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一法治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系统阐明法治对于国家现代化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详细介绍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他强调,青年学子应当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明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从遵守自动扶梯规则、维护排队秩序等日常小事入手,让法治融入生活点滴。

陈小林表示,陈大文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既具备深厚的理论高度,又充满鲜活的实践温度,实现了政策导向与学术研究的有机贯通。在理论层面,系统梳理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构建起层次分明、内容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践维度,结合多年调研所得的一手案例,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路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鲜活范本。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晏功明总结本次专题思政课的三大亮点:一是视角新,将法治定位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认识深,紧扣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核心价值;三是观念新,将法治内涵提升至“法治让生活更美好”的新高度。
此次专题思政课内容翔实、讲解生动,师生互动频繁,思想交流深入,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学习与思考氛围。与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要将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法治实践的洪流中去,学会运用法治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持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据悉,陈大文教授为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思想道德与法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哲社学科组成员,首批“马工程”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和省部级纵向课题1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奖近10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等荣誉。
(编辑:王文静/一审一校:曹志瑜/二审二校:胡铂、李婷婷/三审三校:赵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