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付珍)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我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大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心得感悟,共话未来、共绘奋进路径,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景院人的担当与力量。
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清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对“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其中关于统筹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部署要求,为高校学生与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作为副校长,我将立足分管领域,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办学治校实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强化价值引领实践,将思想引领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以思想引领铸魂育人;坚守“安全第一”底线,强化协同治理能力,以系统思维筑牢屏障;坚持“改革创新”路径,让学生与安全工作更具温度、更富效能,以高质量服务赋能成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学校“十五五”规划落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高校力量。
副校长黄志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高等教育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十五五”时期是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六个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统筹用好各类资源,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新篇章。
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罗少韬: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新要求,校纪委要贯通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聚焦学校学科建设、审核评估、人才引进等重点工作,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纪检监察铁军的殷殷嘱托,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为抓手推动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要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的实际成效,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万文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高校统战部部长,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在党外人士中精心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学习研讨、宣讲阐释和宣传引导,将学习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引导广大统战成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要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狠抓落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其贯穿于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人心、凝聚磅礴智慧与力量。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赵雪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锚定航向、提供根本遵循。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排头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既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筑牢育人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不仅要锚定理论武装“定盘星”,开展学习研讨与宣讲阐释,组建跨学科团队深耕研究,形成高质量成果推动精神入脑入心;还要激活文化育人“动力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红色文化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同时要守好阵地管理“安全阀”,坚持党管宣传原则,构建多维传播矩阵与全方位阵地管理体系,集中报道宣讲成效,营造浓厚氛围。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莉:教育学院的核心使命是培养适应教育强国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我们教育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对标全会要求,精准对接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动态优化专业结构,构建“理论+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强化教育家精神培育,提升师范生教学设计、数字教学等核心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与中小学幼儿园共建实践基地,让师资培养更贴近教育一线实际。特别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全过程,引导未来教师厚植家国情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基层教育院校的坚实力量。
经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吕慧明: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至关重要。作为经管学院和陶瓷文化与数智经济产业学院的负责人,我倍感责任重大。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管理学科与数智技术、陶瓷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智力动能。同步着力“文化自信自强”,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将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优势,打造特色产业IP。未来,我将促进两院协同,搭建产学研平台,既培养懂科技、通管理、晓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也驱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双核力量。
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潘洪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作为党员干部,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在肩。我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立足本职岗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邹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我深刻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更明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担当。公报中“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民至上”等核心精神,与教育强国建设紧密相连,为我们立足三尺讲台、践行育人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擎,培养创新型教育人才;要以人民至上为宗旨,践行教育为民初心;要以自我革新为动力,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唐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如一道时代强音,为青年指明了方向。此次会议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圆满收官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更为“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指明了方向,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党员,我深感责任在肩。全会总结的辉煌成就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让我看到计算机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筑牢理论根基,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学习上,勤奋钻研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生活中,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动同学共同进步。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无愧青春的答卷。
教育学院学生古丽:在深入学习党的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后,我深受启发,内心满是奋进的力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让我再次深刻认识到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就是为孩子们的人生奠基。“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自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专业能力,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学生汤勇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发展蓝图,让我清晰看到青年一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责任担当。在学习上,我会以此次全会精神为指引,深耕专业知识,尤其关注会议提及的科技自立自强、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提升过硬本领;在生活中,我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体育学院学生孙佳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对“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部署有了特殊的使命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都需要健康的民族体质作为基础支撑,这让我们体育专业学子深感责任重大。我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刻苦训练、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带动身边同学参与体育锻炼。通过组织校园体育活动、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体育”的校园氛围。作为未来的体育工作者,我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体育强国建设,不仅要追求竞技体育的新突破,更要致力于群众体育的普及推广。我将牢记党员身份,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编辑:付珍/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