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付珍)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我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大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心得感悟,共话未来、共绘奋进路径,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景院人的担当与力量。
校党委书记陈小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极大地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蓬勃力量,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跨步前行的冲锋号,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员令,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和担当,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校党委将把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谋划学校发展,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加快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步伐,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江西篇章、服务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中挺膺担当、建功立业。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熊震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国家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扎根陶瓷文化沃土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景德镇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为抓手,打造特色学科筑牢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协同创新,实施人才强校计划,不断提升科研转化能力,把特色做优、质量做强、服务做实,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办学治校的生动实践,为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景院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王丽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全面、准确、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高质量推进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与落地实施,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擦亮景德镇“千年瓷都”都这张靓丽的名片贡献景德镇学院力量。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方漫:“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用好落户学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和国际陶瓷产教协同创新联盟,主动对接景德镇“1+2+N”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深度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以高素质人才供给、高水平科学研究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为擦亮“千年瓷都”这张亮丽名片做出积极贡献。
校党政办公室监督与法务科副科长徐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未来一段时期的蓝图已经绘就,作为党政办干部,要紧跟冲锋的步伐。我将立足“干事+参谋”双重身份定位,主动挖掘、梳理问题、提出方案,成为学校决策的“前哨”和“探头”,不断提高“三服务”能力和水平,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力量。
校党委统战部党派科、宗教科副科长石峰: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我深受教育、倍感振奋。立足岗位实际,我将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定践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支持校内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能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实民族工作,深化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我将恪尽职守、实干担当,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凝聚校园广泛统战力量、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与“十五五”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曹希婕: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对关于“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阐述特别关注。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支点,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为我们在学院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既是学子成长的陪伴者,更是“科技报国”信念的播种人,培养的学生不应只是掌握技术的专业人才,更应是心怀“国之大者”、有志于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创新型青年。我将持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让信息工程领域的青春力量真正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
体育学院教师张熙琳: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全会擘画了“十五五”发展蓝图,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这为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要将全会精神融入教学,坚持“健康第一”理念,深挖中华体育精神,筑牢学生思想根基。同时,推动体育与科技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张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系统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令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实践路径,让身处育人一线的辅导员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如山。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根本动力,秉持教育家精神,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上持续精进。我将当好“三全育人”的助推器,让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情感温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全部力量。
教育学院教师钟楚婷: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全会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的辉煌成就,科学谋划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党性修养,努力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胡文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蓝图,令人倍感振奋与自豪,更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展望“十五五”新征程,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其为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立足思政育人一线,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报国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陪伴学生成长,助力他们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张泽灝: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部署,为传统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茶是中国的文化名片,更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我们在实验室钻研茶叶深加工技术,是响应“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号召;走进茶山助力数字化种植,是践行“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探索茶旅融合新模式,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未来,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让专业所学对接产业需求,用青春力量让千年茶香在现代化征程中焕发新生。
外国语学院学生付珍: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精神,我深感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全会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与我的专业高度契合。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潜心钻研专业、锤炼综合能力,努力成长为契合国家对外开放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助力我国对外贸易,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沟通桥梁。同时,我也会主动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提升跨领域适配能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吴文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深受鼓舞。全会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目标,让我认识到青年学生肩负的责任。“十四五”时期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让我倍感自豪,也更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决心。在“十五五”即将开启的新征程中,我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戴语晴: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十四五”时期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令我深受触动。我国经济、科技、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就让我深刻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要部署,明确“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为青年成长锚定了坐标。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当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耕专业领域,锤炼创新思维,把个人追求融入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以青春担当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蓄力量。
(编辑:付珍/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