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景院要闻 -> 正文

首页

国际陶瓷学术交流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作者:朱燕、傅蕊蕊、张可 发布日期:2025-10-21

(本网讯:文|朱燕/图|朱燕、傅蕊蕊、张可)为促进亚洲乃至全球陶瓷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协同发展,10月19日下午,国际陶瓷学术交流活动——“亚洲陶瓷文化多元交流与共享”主题论坛和“亚洲陶瓷产教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主题论坛分别在景德镇学院音乐报告厅和第一报告厅同步开展。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方漫,副校长黄志坚出席活动,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斯里兰卡、泰国、西班牙等多国的知名学者、陶艺家与教育专家,共同探讨陶瓷文化的保护、创新与未来发展。

“亚洲陶瓷文化多元交流与共享”主题论坛论坛会现场

“亚洲陶瓷文化多元交流与共享”主题论坛上半场由景德镇学院科研处处长杨波教授主持,下半场由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程幸教授主持,“亚洲陶瓷产教协同创新发展路径”主题论坛由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博教授主持。

方漫讲授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朱燕摄

黄志坚作总结讲话

论坛现场,方漫教授以《亚洲对话与全球合作——景德镇学院与联合国教席的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为题,分享了我校在推动陶瓷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心得;韩国圆光大学曹垠瑛教授以《Expanding the Boundaries of Ceramics: A Look at Some Contemporary Artists 拓展陶瓷边界的现代艺术家们》为题,通过介绍当代艺术家的前沿探索,深入剖析了陶瓷艺术在材料、形式和观念上的边界拓展,为听众带来了国际化的艺术视野;中国清华大学杨帆教授以《有形·有用·有情——紫砂茶器创作中的体会》为题,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娓娓道来紫砂茶器在造型、功能与人文情感表达之间的融合与平衡;日本平川忠先生以《备前烧和窑》为题,系统介绍了日本传统备前烧的独特工艺及其窑变魅力,展现了东方陶瓷技艺的深厚底蕴。斯里兰卡视觉与表演艺术大学拉吉斯·维拉辛赫教授以“一带一路”为主题,阐述了陶瓷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作为文化交流纽带的重要作用与发展机遇;韩国陶艺家丁至泫以《乐观地享受生活》为题,分享了自己将乐观的生活哲学融入陶艺创作的独特心得;日本陶艺家前田直纪先生以《国内海外展示和制作活动》为题,介绍了其跨越国界的艺术展览与创作经历;泰国东方大学艺术学院塞尚教授以《从粘土到精神:泰国陶瓷与文化智慧美学》为题,深刻阐释了泰国陶瓷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智慧与精神追求。

众专家学者做学术分享

(第一排左起:曹垠瑛、杨帆、平川忠、拉吉斯·维拉辛赫;

第二排左起:前田直纪、丁至泫、塞尚)

在“亚洲陶瓷产教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的论坛上,张博院长、鲁迅美术学院林栋教授、清华大学杨帆教授、云南红河学院孔明教授、韩国檀国大学金炳律教授、丽水学院沈其旺教授、平顶山学院吴鸿昌教授以及西班牙Eicc驻华代表张剑先生等嘉宾,分别围绕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工艺美术创新实践、高校教育教学体系、非遗人才培养、韩国陶艺现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师带徒”工作室模式、以及中西陶瓷艺术产学研用一体化国际合作等议题做了精彩报告,共同探索陶瓷艺术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亚洲陶瓷产教协同创新发展路径”论坛现场

专家学者们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

此次活动日程紧凑,但内容丰赡,视角多元。与会专家学者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与创作实践,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亚洲各国陶瓷文化的特色、传承与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陶瓷作为跨越国界的“世界语”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产教融合方面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活力。

陶瓷是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连接亚洲各国文化的重要血脉。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景德镇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也为进一步深化亚洲地区在陶瓷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高水平的对话平台。

(编辑:廖翊君/一审一校:李婷婷/二审二校:胡铂/三审三校:赵雪政)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新闻网

赣ICP备05000937号-2